LNG之千人一问(下)
接上篇LNG之千人一问(中)
相比老大哥,海油年轻还更书生气。可在响应改革、顺应潮流方面能完胜老大哥,海油靠的还真不是天真,而是“无鞋”。
中石油138万员工及数百万老老小小,中海油不到2万人;中石油背负着天然气自产任务的69%,中海油只有9%;中石油人员散布在库尔勒、克拉玛依、庆阳、任丘、盘锦、大庆,中海油主要集中在北京、上海、深圳、天津、湛江……
中海油是油气行业开放的先驱,中石油却是油气行业改革的重点。
谁更不舍得脚上的靴子,还用说吗?
两只靴子,终归都会落地。
这一点,楼上楼下都明白。
不同的是:楼下在揪心地等,楼上在诛心地拖。
看看这段时间里楼上都做了些什么:低价海气抢市场,有没有?管道开口冲市场,有没有?要求合资吞市场,有没有?
脱下靴子,对凉意立即有了切肤感受,再想想“开放上游”后可能遭受的冷遇,三好生也难免要打个寒噤。怎么办?脚趾头立刻给了答案:趁着还有热乎劲儿,赶紧在市场多走几步;谁知道没脱靴子的那位,会折腾出什么结果呢?
靴子还挂在脚上的老大哥,此刻内心却是万般滋味:委屈、不甘、慌张、凄凉……
你看他管道开口,你看他强行合资,其实哪一招哪一式,身后不是无奈?哪一脚哪一步,眼前不是茫然?
多少年来只肩担上游的老大哥,从来瞧不上跑市场搞下游的,甚至连一奶同胞中石化都不待见,如今却是拼死拼活,拼着上抗军令、拼着下背骂名,也要在交出管网之前,为自己的几百万父老子弟,多拼出一片下游市场。
不然怎么办呢?
数据很无情:每年生产1000多亿方天然气的老大哥,自家的销售能力不到300亿方,倘若接收站开放、管网开放,任低价进口LNG冲击市场,别说卖给人家的700多亿方市场保不住,只怕搞销售的自家儿郎,也会牢骚满腹、离心离德吧?
可是:抢下游抢市场这招,真的管用吗?
优质的城燃,背景大都不善,交通能源,地方未必肯给,燃气发电,前途实在难卜……至于抢得到手的、欺负得动的,哪个家里真会有矿?
不管用,那也得抢;
“改革”,是从“市场化”开始的呀。
说到市场化,最要紧的一点:由供求关系主导市场。
来看看中国天然气的“供”和“求”。
2019总消费3067亿方,总产量1573亿方,自给能力51%;自产气分布非常集中,前三甲占比高达75%,其中陕西、四川都超过400亿方,新疆超过300亿方,三甲之外产气最多的广东勉强有100亿方,其他省份加起来还比不上新疆的产量(左下图)。
沿海地区天然气用量接近全国的一半,京津冀、江浙沪用气量双双超过400亿方,两广加福建也达到了300亿方;内陆地区用气量较大的主要是产气省份,川渝地区超过300亿方,陕西和新疆的用气量也都超过了120亿方。
将几个产气大省(上图中黄色区域)、沿海地区(上图中蓝色区域)以及江淮(不含江浙沪)地区(上图中绿色区域)的人口、GDP和天然气用量做个比较。
先来设一个“天然气利用系数”:
从“需”的角度看,地区人口量和经济体量分别决定了其用气量的地板和天花板,如果发展均衡,中国各地区的天然气利用系数⍺都应该趋近于2,实际情况却差之甚远:
产气地区的天然气利用系数远高于其他地区;具备海气进口条件的沿海地区,其天然气利用系数也明显高于不具备进口条件的中部地区。从陕西、四川的数据表现看,沿海地区乃至江淮地区拥有巨大的可发展市场空间,即使是2019年用气量超过220亿方的广东省,依然有大量的天然气需求潜力可挖。
产气地用气多,很正常。但考虑到经济体量、人口量对用气量的双重拉动作用,综合咱们的管网运行历史,依然可以得出结论:中国天然气产业发展,呈现了以“供”驱动的状态。
以“供”驱动的产业格局,具有非常明显的上中下游一体化发展痕迹,如果比对中石油的企业分布结构,对上表的理解会更深一层。
那么问题来了:国际气价走低,国家管网独立,开放已成大势,未来的产业变局会是以“需”驱动吗?能倒逼出哪些改革举措?
从供需角度看天然气产业发展,中国的标杆不应是美国,而应该是沿海比日韩、内陆看欧洲。日韩以一个个接收站为中心分散布网,欧洲则是用长输管道串起一个个国家。
不同在于:咱们是个“统一的欧洲”,统一供气、统一组网、统一定价、统一分配。而“供”的高度垄断,又导致了“需”的极度分散,地市县镇各级天然气经营如一盘散沙;这点很好理解,地方利益盘根错节导致市场散乱,而这恰是上游希望看到、甚至背后怂恿的。
很多怪象因此而生,有省门站却没有省管网的,有省管网却没有省公司的,有省公司却没有客户的……至于省公司,多数只是三桶油落地的拐杖,除了直辖市,也就浙江、陕西和广东还像那么回事。
三桶油与省公司的最大区别,是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不同。三桶油以“供”应视角规划布局,省公司则是从“需”求侧面考虑问题。
如果资源足够有保障(参看下图),相比全国视角的三桶油,后者的立场明显更接地气、更市场化。
每每想到这一层,我就对各省公司(不管有没有“管网”)纳入国家管网公司充满了疑虑:不允许地区视角看问题的“全国一盘棋”,真的好吗?能叫做市场化吗?匹配现今的全球油气供需趋势吗?
4)
你我都期待的变局,也许根本就是个定局。
不能让央企哥哥们走投无路吧?
不能让低价海气肆虐咱自己的油气田吧?
不能让各省拥“气”自重,对抗国家管网吧?
所以,另一只靴子何时落地,真的一点都不重要。
以沫相濡的你我他,最重要的是要明白:
国家管网公司的接收站、输气管道,真正面向市场“开放”,一定是在央企完成“改革”、各省完成整编之后。
开放催动改革,而“改革”之妙,恰在于可以收放自如。
什么?这行业还能赚钱吗?
当然能,
只要您踩得准开放节奏,跟得上改革步伐。